1. 首页 > 排行博客 > 全国土地分类2007(全国土地分类新政发布! )

全国土地分类2007(全国土地分类新政发布! )

全国土地分类新政发布!

2007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与《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国情调查结果解读〉的通知》,其中规定了全国土地分类的具体方案。这次土地分类的新政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分类的概念及意义

1.1 分类的概念

土地分类是政府对土地资源进行划分并分类管理的一种政策与管理方式。分类是基于土地的功能、用途、等级和特点的特定属性,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组织。

1.2 分类的意义

土地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政策与管理方式。完善分类制度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三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解决生态环保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土地资源的调配将更加合理,助力于农村改革、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全国土地分类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2.1 目标

全国土地分类的目标是:“优先保护耕地,控制城镇和村庄的土地和非农、非集体所有人的所有土地增加速度,兼顾充足的工业和建设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合理的开发顺序和动态平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加快“三化”进程,控制城市人口用地的扩张。”

2.2 指导思想

全国土地分类的指导思想是:“保护为主,管用管控,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

三、全国土地分类的具体实施

3.1 实施的程序

全国土地分类的实施应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先由农村通报土地利用现状和3年后的规划,有序进行土地利用调整和规划编制工作。

3.2 实施的措施

(1)分类管理

本着“因地制宜”和“分类管理”的原则,土地要进行分类,科学合理地分区、分级、分别分类。这样就可以统筹考虑土地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土地利用现状,坚持保护优先,优先保护阶段性使用保持长期利用。

(2)空间结构优化

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对前期调整的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景观控制区和高效农业区的调整与编制工作予以支持。按照城市生态、城乡融合和低碳经济,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并加强土地利用政策调控,全面加强土地利用功能。

(3)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灌溉、亩产提升,发展“三农”产业结构,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建立农村土地利用制度规范,集体经营用地改革加快推进,提高农民收入。

综上所述,全国土地分类是一项涉及到全国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的大事。分类的实施将对我国的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目标,而全国土地分类新政昭示了我们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10:00-18:30,节假日休息